抬羊拜謝救子勇士顯知恩圖報,這才是救人以后的正確打開方式
就法理而言,獲救一方,也有有所“表示”的責任和義務。民法典規定,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,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,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。沒有侵權人、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,受害人請求補償的,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。
說“補償”未免生硬,但形式是可以多樣化的。“抬羊”便作出了某種示范,關鍵在于由心而發、盡力而為。
責任編輯:陳斌
河南濮陽臺前縣一男孩掉入黃河獲救后,家長抬羊登門拜謝救人英雄,這事上了熱搜。
2023年4月30日下午,四名少年在黃河邊玩耍,其中一名少年意外掉入湍急的漩渦中,一下子被卷出十多米遠。危急時刻,路過此處的孫澤兵飛一般地沖下壩頭,跳入冰冷的黃河水中,將正在下沉的少年救出水面。
5月5日,少年的父親汪洪彪帶著羊和錦旗,一路敲鑼打鼓到孫澤兵的家中表示感謝。他說,“沒有孫澤兵,孩子就沒命了,他是孩子的再生父母。”臺前縣清水河鄉黨委、政府也在事發后第一時間為孫澤兵送去錦旗和慰問金,與民間的熱鬧形成共鳴。
抬羊登門拜謝,極有儀式感。這份儀式感,是會“說話”的。
我在河南當兵生活多年,深知此地民風淳樸,素有知恩圖報的禮儀氛圍。在鄉間,鑼鼓聲只為重大事務鳴響。救人一命,就是民眾心中天大的事。救人者,配得上人們的禮儀尊崇。
救人視頻和抬羊行進的視
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
校對:胡曉
歡迎分享、點贊與留言。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,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,不得轉載,否則即為侵權。